智能機器人成為宇航員
2017年初,俄羅斯開始訓練一個名為“費奧多爾”的智能機器人,計劃將其搭載在“聯邦”號載人飛船上,代替宇航員完成太空行走任務。目前,該智能機器人可進行雙槍精度射擊、車輛駕駛等復雜操作。
納米無人機交付使用
2017年5月,美國航空環境公司宣布,將20架“鷸鳥”無人機交付美國軍方。這種四旋翼無人機重142克,時速32公里,一次充電可飛行15分鐘,能抵御時速24公里的風。它還配備了電子光學和長波紅外線傳感器,全天候都能拍照或錄像,使用平板電腦控制,可增強單兵的戰場環境感知能力。
俄軍首個通信氣球問世
2017年11月,維加公司為俄軍研制的首個通信氣球問世。據報道,該氣球能將300千克的設備送至3500米的高空,滯空時間可達半個月,用于超遠程無線電通信、超視距無線電定位,還可以配合其他通信工具協調軍用飛機的行動。有專家指出,一個這樣的氣球可以代替數十座地面中繼站。該系統成本低,且部署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使用十分方便。
美研究“腦波竊密”技術
2017年7月,美亞拉巴馬大學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讓參與者戴著EEG(腦電圖描記器)設備在鍵盤上輸入預先生成的隨機碼,分析每個使用者在輸入時的腦電波。參與者輸入一定量的隨機碼后,研究人員通過特定算法將字母與腦電波相互匹配,進而根據腦波破譯密碼。
韓國研制新型黏性材料
2017年6月,韓國一個科研團隊發表論文稱,其受章魚觸手吸附能力的啟發,研制出一種新型黏性材料。這種新型材料可以在干燥、潮濕、水下、油中等條件下對硅、玻璃、皮膚等表面進行有效黏合,并可重復使用1萬次。據悉,該材料不包含化學物質,不會刺激皮膚,因而可以用于醫療上的傷口縫合。
智能頭盔可“眼觀六路”
以色列展示了一種智能頭盔系統,它使指揮官能夠透過坦克內壁看到外界,以便進行安全有效的地面機動作戰。此種頭盔能使指揮官不用將頭伸出炮塔就可以定位、識別、追蹤敵方目標,從而規避被擊中的危險。據悉,以色列國防軍還有另一種替代方案,即采用外置相機將環境圖像直接顯示在坦克內的屏幕上而非顯示在頭盔中。
裝甲車試用高科技偽裝術
2017年5月,美軍第二騎兵團裝備了“梭子魚”移動偽裝系統。它使戰車在視覺、紅外和雷達“追捕”下不易被發現。“梭子魚”系統類似于戰車的迷彩服,它由特殊的紡織品制成,看起來像一張偽裝網,能吸收戰車的熱輻射,使其散射更少的雷達波,并令其輪廓更模糊。
人造肌肉承重達自身千倍
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撰文稱,已制造出一種高強度人造肌肉,可在通電后擴張到正常大小的9倍,能提起相當于自重1000倍的物體。這種材料使用3D打印技術即可大規模生產,可廣泛適用于機器人以及外科手術設備等。
“人工智能”助力實時車檢
2017年12月,美陸軍科研人員進行了一次“原理驗證”。他們將“斯特賴克”裝甲車的里程數和傳感器數據輸入高性能計算機,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其與技術手冊文檔進行匹配,判斷裝甲車目前和未來的狀態,使指揮官能夠近乎實時地發現和預測機械故障、設備運轉狀況和使用壽命等詳細情況。